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论文即将要出刊了,可为何还会遭遇退稿呢?

发表日期 2025-09-04 10:39:39    149

在以往我们的认知中,只要一篇论文成功获得了期刊的录用通知书,那么该论文的出版就如同板上钉钉一般,届时肯定会顺利出刊。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国内存在众多期刊,尤其是市面上常见的普通期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给出录用通知书并完成定版之后,论文却在后期的审核校对环节被退稿。那么,论文眼看着马上就要出刊了,为何还会被退稿呢?

马上要出刊了,为何会被退稿?

内容质量或学术问题

这乃是退稿最为核心的原因之一,即便论文已经进入了出刊流程,仍有可能在复核阶段发现问题而被撤回:

学术不端:例如在查重复查时,发现存在抄袭、数据造假、图片PS等不良行为。特别是当期刊采用“三审三校”制度时,后期校对环节极有可能揪出前期审核时遗漏的学术不端细节。

内容错误:涵盖数据计算错误、引用文献格式错误(比如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年份书写错误)、图表与文字描述不相符等情况。倘若这类问题对论文的核心结论产生了影响,那么论文就极有可能被退稿。

逻辑硬伤:在后期编辑或者编委复审时,若发现论文的论证逻辑存在严重漏洞(例如因果关系不成立、样本选择偏差过大),并且无法通过小修小补来弥补完善。

流程与格式问题

期刊对于出刊前的格式统一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若论文未达到相应标准,则可能被退稿:

格式不符:未按照期刊的最新要求对排版进行调整(如字体、行距、页眉页脚等不符合规定)、摘要/关键词格式出现错误(如中英文关键词不对应)、参考文献未采用期刊指定的引文格式(如APA、MLA等)。

材料缺失:遗漏了必要的辅助材料,例如涉及人体或动物实验的论文需要提供伦理审查证明、作者声明(如利益冲突声明、版权转让协议)、补充数据或代码(部分期刊要求公开原始数据)。

逾期未修:在收到“小修”或者“大修”意见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修改稿,或者修改的内容没有回应审稿意见(如仅仅是表面修改,并未解决核心问题),期刊可能会将其视为自动放弃,进而作出退稿处理。

期刊安排与政策变动

版面调整:期刊在出刊前,可能会由于版面总量受到限制、专题需要进行调整等原因,对篇幅进行压缩。倘若你的论文属于“备选稿件”,那么就有可能被优先撤稿,以此保障重点文章的顺利出版。

政策变动:期刊突然调整收稿范围(如不再接收某一细分领域的论文)、提高影响因子门槛,或者因合作方的要求而更换选题方向,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已录用的稿件不符合新的政策要求。

版权问题:发现论文内容涉及侵权(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图片、文字),或者多位作者对署名、版权归属存在争议,并且无法在出刊前妥善解决。

其他特殊情况

重复发表:被发现论文内容与作者已经发表的其他论文高度重合(即“一稿多投”或者“自我抄袭”),即便在前期未被察觉,但在后期的数据库查重时,也有可能触发退稿机制。

不可抗力:例如期刊临时停刊、主编或者核心编委发生变动导致审稿标准突然改变、出版社突发印刷或者发行问题需要缩减内容等。

若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尽快与期刊编辑部取得联系,明确退稿的具体原因。倘若退稿原因属于可补救的问题(如格式错误、材料缺失),可以尝试与编辑部沟通,询问是否有补正的机会;倘若退稿原因是学术不端或者核心逻辑问题,那么就需要针对问题进行修改后,改投其他期刊。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咨询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