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临床护士写科普作品没有方向?卫健委的文件给你指出了一条明路

发表日期 2025-09-12 11:19:12    78

在当今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的时代背景下,临床护士投身科普创作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且极具意义的潮流。然而,“写科普却不知从何下笔”——这实乃众多护士内心深处共同的感慨与困惑。临床护士们日常工作繁忙,既要承担繁重的护理任务,又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往往在闲暇之余想要进行科普创作时,却因缺乏方向和思路而感到无从下手。

但实际上,国家卫健委高瞻远瞩,已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为我们列出了一份极为清晰的“科普清单”。这份清单犹如一盏明灯,为临床护士的科普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其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全面,包括近视防控、心理健康、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三减三健”、健康孕育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领域不仅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

对于临床护士而言,这份“科普清单”不仅仅是政策所指的方向,更是创作灵感的无尽源泉。临床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与患者接触的第一手资料,对各种健康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国家划定的这些重点方向,与护士们的临床实践紧密相连,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切入点。护士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将这些抽象的健康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

接下来,我将紧密结合方案中的重点内容,逐一剖析出适合护士开展科普工作的具体方向、典型问题以及写作切入点,希望能为广大临床护士的科普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紧跟《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精准定位选题突破口

01 近视防控:护士视角下的“护眼三问”

临床场景

在儿科门诊,常常能看到孩子们排着队等待检查视力,许多孩子因为过早、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受限,长时间在病房里看电视、刷手机,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老年人白内障术后随访时,眼睛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日常用眼的注意事项也是重点关注内容。这些场景都与近视防控息息相关,为护士开展科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选题角度

孩子整日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这几乎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普遍现象。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不清楚这种行为是否真的会导致近视程度加深。护士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结合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为家长们解答这一疑问,提供科学的用眼建议。
在病房里,患者看电视、刷手机时,灯光的使用情况也备受关注。有些患者觉得开着灯刺眼,选择关灯使用电子设备;而有些患者则担心黑暗环境对眼睛伤害更大,一直开着灯。那么,灯光是否需要一直保持开启状态呢?护士可以通过科普文章,为患者解释不同光线环境下用眼的利弊,引导他们正确用眼。
“20 - 20 - 20护眼法”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护眼方法,即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就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距离,持续20秒。但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具备科学依据存在疑问。护士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践,为大家揭开这一护眼法的神秘面纱。

延伸思路

护士可结合病房巡视工作,留意陪护家长在孩子用眼方面的行为和习惯,撰写“陪护家长最容易忽略的护眼小细节”。比如,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长时间让孩子看动画片,却忽略了孩子的用眼距离和时间;还有些家长没有为孩子提供合适的阅读光线等。通过揭示这些细节,提醒家长们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
同时,护士也可创作“成年人如何有效预防‘手机眼’”相关内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成年人也面临着“手机眼”的困扰,如眼睛干涩、疲劳、视力下降等。护士可以从日常用眼习惯、饮食调理、眼部保健等方面入手,为成年人提供实用的预防建议。

02 心理健康:护士的“心情小处方”

临床场景

肿瘤病区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情绪严重,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ICU里的家属,看着亲人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恐惧,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青少年病人由于身体的不适和环境的改变,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如孤独、自卑、叛逆等。这些场景都凸显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为护士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创作提供了现实依据。

选题角度

为何部分家属会出现“过度担忧”的情况呢?这可能是由于家属对病情缺乏了解,或者对治疗结果过于悲观。护士可以通过科普文章,向家属解释病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让他们对疾病有更科学的认识,从而减轻担忧情绪。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科学的安慰方法,如倾听家属的倾诉、给予鼓励和支持等,帮助家属调整心态。
夜班护士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如何在短短5分钟内实现自我减压呢?护士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简单的伸展运动等,让其他护士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家庭沟通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护士可以提出家庭沟通中的“三个问题”: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最难受的时刻是何时?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延伸思路

护士在进行科普创作时,无需撰写过于高深、专业的心理学内容,可描绘“病房里真实发生的一幕”。比如,讲述一位肿瘤患者在家人和护士的鼓励下,逐渐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面对治疗的故事;或者描述一位ICU家属在护士的安慰下,从绝望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心路历程。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将“情绪照护”转化为公众能够轻松理解的小方法,让更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

03 合理膳食:护士最为了解的“病房饮食提醒”

临床场景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以维持血糖的稳定。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要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术后康复患者的饮食安排也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身体免疫力。家属陪护餐的准备也需要考虑营养均衡,既要满足患者的口味需求,又要符合健康标准。这些临床场景都与合理膳食密切相关,为护士开展科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选题角度

病人认为“白粥最为清淡”,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术后患者应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白粥就成了首选。但它真的是术后的最佳饮食选择吗?护士可以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白粥虽然容易消化,但营养成分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术后患者身体恢复的需要。建议患者在术后适当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蔬菜等。
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水果呢?这是很多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草莓等,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并在两餐之间食用。
陪护家属在点外卖时,往往只考虑口味和方便,最容易忽视的健康隐患是什么?护士可以指出,外卖食品通常高油、高盐、高糖,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家属在选择外卖时,尽量选择一些清淡、营养均衡的菜品,如清蒸鱼、蔬菜沙拉等。

延伸思路

护士能够撰写“病区最常见的饮食误区TOP3”,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如过度节食、盲目进补、忽视食物搭配等,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公众切实感受到饮食建议背后有着坚实的临床证据和真实的案例支撑。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正确的饮食方法和建议,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04 科学运动:护士的“床边运动处方”

临床场景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肌肉力量等。老年人长期卧床后,身体机能下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身体功能。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向居民宣传科学运动的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这些临床场景都为护士开展科学运动科普创作提供了机会。

选题角度

为何护士总是反复提醒:术后第一天就要下床活动呢?这是因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恢复。护士可以详细解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其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
在床上能否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呢?哪些动作既安全又有效?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如术后卧床患者、老年人等,床上运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护士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在床上进行的运动,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运动、桥式运动等,并配以详细的图片或视频说明,让患者能够正确地进行锻炼。
对于久坐的办公室人群,护士最常推荐的“小动作”有哪些?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身体肌肉僵硬、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增加患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的风险。护士可以推荐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如颈部伸展运动、腰部扭转运动、踮脚尖运动等,帮助办公室人群缓解身体疲劳,预防疾病发生。

延伸思路

将“运动处方”简化为“三个动作 + 一张图”的形式,既实用又便于传播。例如,对于术后患者,可以介绍“踝泵运动”的三个步骤:屈伸动作、环绕动作、放松动作,并配以一张清晰的示意图,让患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运动方法。对于白领,可以介绍“坐姿拉伸”的三个动作:颈部拉伸、肩部拉伸、腰部拉伸,并附上相应的图片说明,方便他们在办公室随时进行锻炼。

05 传染病防控:护士最有发言权的“手卫生”

临床场景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医院里患者增多,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病房陪护工作中,家属与患者密切接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需要严格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这些临床场景都凸显了手卫生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性,为护士开展相关科普创作提供了素材。

选题角度

洗手15秒,是否真的能够有效预防大多数感染呢?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护士可以通过科普文章,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洗手15秒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感染的发生。
医院里最常见的口罩错误佩戴方法是什么?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护用品,但很多人佩戴口罩的方法不正确,影响了防护效果。护士可以指出一些常见的错误佩戴方法,如口罩未完全覆盖口鼻、口罩内外不分、口罩未及时更换等,并示范正确的佩戴方法,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陪护家属进入病房前,哪些细节最容易被忽略?比如,有些家属没有洗手就直接接触患者;有些家属没有更换清洁的衣服就进入病房等。护士可以提醒家属注意这些细节,做好个人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延伸思路

护士可将“标准预防”的知识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转化。比如,“为什么医生护士见到你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先洗手’”?通过这样的提问,引起公众的好奇心,然后解释洗手在预防感染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家了解标准预防的理念和方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06 “三减三健”:病区饮食观察便是最佳素材

临床场景

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肥胖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改善身体代谢状况。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中,除了加强身体锻炼和改善环境因素外,合理的饮食也有助于提高骨骼健康水平,减少跌倒的发生。这些临床场景都与“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密切相关,为护士开展科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选题角度

控盐并不意味着不吃盐:味精、酱油、咸菜是否属于“隐形盐”?很多人在控盐过程中,只注意减少食用盐的摄入量,却忽略了其他调味品和食物中的盐分。护士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隐形盐”来源,让大家了解控盐的真正含义,学会正确控盐。
为何老年人骨折后恢复速度缓慢?护士如何看待“骨骼健康”问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加快,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恢复速度相对较慢,这与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身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护士可以从饮食、运动、晒太阳等方面入手,为老年人提供一些促进骨骼健康和骨折恢复的建议。
护士眼中的“体重管理”,与减肥达人有何不同之处?减肥达人往往注重快速减肥的方法和技巧,而护士更强调科学、健康的体重管理。护士可以从营养均衡、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出发,为公众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体重管理方案,让大家明白健康减肥的重要性。

延伸思路

在撰写科普文章时,可以“病区故事”作为开头。例如,“有位阿姨因长期高盐饮食导致血压失控,最终住进了病房”。通过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引起公众对高盐饮食危害的关注,然后详细介绍“三减三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让公众在感受故事的同时,接受健康理念的熏陶,增强科普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07 健康孕育:护士的天然科普主场

临床场景

产科病房里,新手妈妈们面临着各种育儿问题和身体恢复的困扰。孕妇课堂上,准妈妈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孕期知识和保健方法。产后康复工作中,护士要指导产妇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促进身体恢复。这些临床场景为护士开展健康孕育科普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选题角度

孕期“多吃多补”的做法究竟是否正确?很多准妈妈和家属认为孕期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然而,过度进补可能会导致孕妇体重增加过快、血糖升高、胎儿过大等问题。护士可以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孕期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她们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让孕妇做到科学进补。
产后为何一定要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分娩过程中,盆底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可能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子宫脱垂等。护士可以向产妇解释盆底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产妇积极进行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新手妈妈最常见的护理误区有哪些?比如,给新生儿包裹过厚、过度摇晃新生儿、不注意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可以总结这些常见的护理误区,并通过科普文章为新手妈妈们提供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建议,帮助她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延伸思路

护士能够撰写“孕产妇最常问的五个问题”,或者制作“产后恢复清单”。将孕产妇关心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解答,或者列出产后恢复的各个阶段和注意事项,既具备权威性又贴近实际需求。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孕产妇的健康指南,帮助她们顺利度过孕期和产后恢复期。

08 最后想说

国家已然为我们勾勒出了健康素养提升的重点方向,这为临床护士的科普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作为临床护士,我们每日面对的真实案例,无疑是最好的科普素材。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每一次与家属的沟通交流、每一项护理操作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健康知识和人生哲理。
紧紧抓住这7大主题,将政策要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们的科普作品便兼具了政策高度、专业厚度和生活温度。政策高度体现了我们对国家健康战略的响应和支持,专业厚度保证了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生活温度则让科普作品更贴近公众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小伙伴们,现在就从病区里患者的一个常见提问入手,将其创作成你的下一篇科普佳作吧!让我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文字,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健康科普,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